设计110变电站接地需先测量土壤电阻率,确定可施工区域考虑当地气候,确保接地体埋深超过冻土层,以增强稳定性接地网应形成闭合边缘,确保整体规则性关键在于计算接地电阻,确保满足设计需求选用具有热稳定性的材料,同时验算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所有条件需同时满足对于人员进出通道,建议在地网外缘。
2011第4313条规定,发电厂不含水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网,应与1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的地线直接相连,并应有便于分开的连接点6kV~66kV架空线路的地线不得直接和发电厂和变电站配电装置架构相连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
对于一般埋深h在025m~25m的范围的接地网,KS可按下式计算因此,计算最大跨步电位差系数需考虑接地极埋设深度和接地网平行导体间距。
变电站正常运行时通过接地专用线有效连接,在变电站测量接地电阻时暂时断开,测量完后恢复当设计不允许避雷线直接和变电站配电装置架构相连时,变电站接地网应在地下与避雷线的接地装置相连接,连接线埋在地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5米。
发变电站接地网设计规范为正方形,环形等其他形状用于其他特殊接地要求场合,一般不用于发变电站接地网因为正方形的设计能够保证足够的接地引下线,引下线一般接于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即地网的节点,正方形的设计还可以保证每一个节点距离相等,压降相等 等要求。
是均压带,不是均带压 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为了防止侧向雷击,超过30米高的建筑物,应在30米及其以下每隔三层围绕建筑物外廓的墙内做均压环,并与引下线连接,接地体是分布在地下四周的混凝土基础,可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均压网,构成防雷接地的均匀带保证建筑物接构圈梁的各点电位相同,防止出现电位差。
2011第431条第1款规定,发电厂和变电站水平接地网应符合以下要求水平接地网应利用直接埋入地中或水中的自然接地极,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除应利用自然接地极外,还应敷设人工接地极B项,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每个功能单元应设与该接地母线连接的M12的接地桩或接地螺母用截面相当于接地母线的铜排或软导线与该接地母线可靠连接,或通过与接地母线保持可靠电气连接的柜体与接地母线相连该接地母线未端还要设有与接地网相连的M12的固定连接端子,并设有明显的保护接地标识。
在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接地网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改进和完善接地网设计对于220kV及以上重要变电站,当站址土壤和地下水条件会引起钢质材料严重腐蚀时,宜采用铜质材料的接地网变压器中性点应有两根与主地网不同干线连接的接地引下线,并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校核的要求。
不能的,这个道理很简单, 因为地线是起保护作用的,是一个让电直接放到大地的线,而变电站是存在高压的,地线也比一般的地线要粗得多, 是不与其它地线共用的,防止窜电。
1注意接地网一定要合格,这是一切保护关键中的关键,雷电需要顺利入地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雷电过电压,接地电阻要在05欧姆以下2变电站抗直击雷保护主要靠避雷针电力线路的抗直击雷保护靠避雷线站内建筑物防直击雷保护主要是靠避雷带3电力线路落雷后产生的雷电浸入波,是靠避雷器来保护的。
然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变电站的设计和布置可能略有差异因此,在特定的变电站中,主接地网的外边缘位置可能会有所变化在设计和建设变电站时,相关的电力规范和标准应该被遵守,以确保主接地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对具体变电站的主接地网位置有疑问,可以咨询电力工程专家或相关方面。
1箱式变电站周围打接地网,接地网与周围建筑接地网相连2接地装置的埋设深度和焊接要求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3接地装置安装完毕后,要在晴朗的天气,地面的湿度达到规范规定的时候,方可进行接地电阻的测试如果有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规定的接地装置,就要按规定增加相应的接地极和接地母线。
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主要依据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对于大电流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当小于或等于2000除以流经电流I的值,如果流经电流I大于4000安培,接地电阻可取为05欧姆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对于1000伏以下的设备,接地电阻应当小于或等于125除以流经电流I的值对于1000伏以上的。
如果您是问变电站接地网的话,一般采用角钢作为接地极,角钢之间用扁铁进行连接,接地极之间间距5米,接地极长度12米,埋深大于06米,用扁铁引出至地面接地网的大小要根据接地电阻的要求而定,一般配电变台要求不大于4欧,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小于10欧,配电室接地电阻小于05欧所有扁铁和角钢均。
2011第445条规定,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各区域专用接地网与变电站总接地网的连接线,不应少于4根连接线截面的热稳定校验应符合本规范第435条的要求4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