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垡镇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最南端,北邻庞各庄镇、东接礼贤镇,南部和西部均以永定河为界、紧邻河北省固安县及涿州市,距离首都功能核心区约45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约55公里、大兴新城约20公里。
本次规划以榆垡镇行政辖区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34.21平方公里。其中:临空区榆垡组团承担镇中心区职能,总面积约19.75平方公里;机场片区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镇管辖区总面积约100.46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9年一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9年一2028年,远期为2028年一2035年。
1
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打造生态科技型临空服务强镇
规划立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北京南中轴延长线的政策与生态文化优势,发挥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南大门优势,紧抓“风生水起在大兴”的主题,遵循“大融合、大社区、大农业、大生态”的发展战略,以生活配套和临空服务为主导,突出科技创新,积极培育生态休闲、现代农业、康养度假等产业,将榆垡镇建设为生态科技型临空服务小城镇。
完善城镇职能
立足大兴区“面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完善大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临空及自贸区服务综合保障基地三大职能。
构建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态宜居的特色小城镇
完善基础设施,统筹产业布局,大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提升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临空区内外一体化发展水平。
紧抓临空区产业延伸链条
主动承接大兴国际机场带来的外溢资源,发展健康医疗、人才配套、商务配套、运动休闲等延伸产业链条。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落位,布局临空服务功能,吸引企业和创新人才聚集;统筹布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乡村区域绿色发展,为临空区提供生态休闲服务功能。
统筹临空区内外基础保障设施
大力推动基础保障设施区域协作,加快推进临空区内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落地实施,保障临空区及美丽乡村建设。以临空区和大兴国际机场交通网络为骨架,共建绿色高效交通设施;梳理临空区外道路系统,切实加强与大兴国际机场的交通联系,提升部分道路等级,全面提升临空区内外一体化、现代化水平。
推动临空区内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永定河生态文化带与临空区森林环的连通性与系统性建设,依托永定河、京开高速、京九铁路、永兴河北路等区域性生态廊道,打造林田交织、林廊相通的生态廊道网络。
塑造机场周边景观特色风貌
梳理机场周边村落、林田、水系、交通廊道,协同推进机场周边大地景观建设。结合重点项目,打造大地连途、平田万顷、长养万物的特色景观,通过农作物品种差异、颜色差异等手段,形成“和美绿苑、凤舞国门”大地景观意象。
结合临空区建设时序确定近远期建设重点
积极配合临空区建设时序,集聚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镇域各项建设鼓励与临空区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廊道建设等紧密结合,促进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发展。
2
规模控制
明确人口规模总量。本次规划榆垡镇到2035年,人口规模控制在22.1万人,其中临空区内人口规模控制在19万人;临空区外镇管辖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1万人。
严守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底线。到2035年,榆垡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6.86平方公里,其中临空区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75平方公里,临空区外镇管辖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11平方公里。
保障永久基本农田。到2035年,耕地保护目标不低于33.32平方公里(5.00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0.75平方公里(4.61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57平方公里(0.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及储备区均位于临空区外镇管辖区。
加强建筑规模总量管控。到2035年,榆垡镇建筑规模总量控制在1991.82万平方米(不含机场片区),其中临空区内建筑规模规划总量控制在1655.51万平方米,临空区外镇管辖区建筑规模规划总量控制在336.31万平方米。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到2035年,榆垡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25平方公里。
3
重构生态格局,统筹要素管控
科学评价,打造特色生态空间格局
一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以永定河流域为主,打造沿岸水域景观生态带。
三区:农业片区、生态片区、休闲游憩片区三类生态功能片区
农业片区主要包括临空区以北、镇域东南部以及机场片区之间的农田集中区域。生态片区集中在永定河沿线区域。休闲游憩片区分布在临空区以南、机场片区以西的区域。
五廊:五条绿色生态廊道
依托京开高速、国道106、京九铁路、南北联络线高速、永兴河北路五条重要交通生态廊道,构建镇域“一横四纵”的绿色生态廊网。
多点:以动物主题公园、永定河滨河湿地公园等绿色空间构造多个生态节点。
明确重点生态管控地区
榆垡镇以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为基础,将镇域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永定河流域、重点生态公益林地、二三级林地和对生态安全格局有重要意义的农田优先划为生态控制重点地区,强化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构建以永定河、西麻林场、野生动物园、天堂河农场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加强生态景观廊道管控
坚持生态优先,以提质增绿为重点,完善公路、铁路、水系等沿线的生态景观廊道。集中建设区内的生态景观廊道,强调城市公园化处理,采用乔灌草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设置微地形以及慢行步道、休闲设施、文化展示等多元空间,促进生态景观与文化休闲等功能的有机结合;集中建设区外的生态景观廊道,强调郊野化处理,以种植乔木、亚乔木为主,采用乔灌结合的方式,重点构建连续的绿色生态林带。
强化三类生态功能片区引导
农业片区是承担乡镇农业生产功能、发展第一产业的主要区域。重点开展耕地保护,加强农业生态修复,保障粮食生产,规划在镇域北、京九铁路东形成万亩良田种植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科技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传承农耕文化,强化资源优势,打造京南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
生态片区涵盖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严守永定河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加强永定河水域空间管控。加快永定河榆垡段滨水地区生态廊道建设,融入永定河治水文化,合力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休闲游憩区结合野生动物园重点发展文旅休闲产业。提高区域内生态环境品质,构建多元化绿色休闲游憩体系。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打造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休闲度假聚落。以重要节点引领片区功能优势,野生动物园带动休闲游憩,多处休闲节点点亮生态空间。
通过多条线性景观廊道贯通连接三类功能片区,提高区域整体性和联动性。
加强河湖等水生态空间管控
加强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包括永定河、永兴河等河道以及永定河灌渠等沟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重点保护湿地、坑塘等蓝色空间以及永定河灌渠等灌溉渠网。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水生态空间管理,逐步清退违法建设,提高水系连通性,保障河道绿线范围内防护空间用地,做好河流两侧生态廊道绿化;加强永定河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格控制挤占河湖、蚕食水域、乱采滥伐等行为,保障河湖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推进永定河榆垡段生态修复。
合理布局百万亩造林等林地生态空间
按照林地成网、经济林成片、重点生态公益林与生态敏感区相结合的原则,保留现状林地,加快推进腾退还绿,提升生态环境品质。重点对现有林地空间进行差别化管理。生态等级较高的百万亩造林、三级以上林地除必需的工程建设外,不得改变用途,不可避让的需根据相关政策做好占补平衡。
严格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牢固树立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理念,严守耕地规模底线。协调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的关系,对接落实老旧果园复耕任务,优先保障大兴机场占补平衡复耕项目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结合镇域农业资源分布及农业产业规划,在临空区以北区域和京九铁路以东区域开展规模化种植,形成万亩良田种植区。提高耕地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田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质量。以生态化模式开展土地复耕工作,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生态防护工程。
4
河湖水系规划
构建以永定河、永定河灌渠、永兴河、翁麻渠、辛榆渠、双东渠、中堡干渠、求贤渠、辛刘路排渠和西侧排水沟等为主的“市—区—镇”三级河道体系,实施沟渠建设工程,贯通水网,保持水域畅通。通过清垃圾、清淤泥、清障碍、整河道等措施开展整治补足水域。
高标准修筑永定河左岸堤防,建设大兴国际机场滞洪工程,增强抵御洪水能力,长效发挥行洪蓄水等基本水利功能和生态保育等综合生态功能,保障流域防洪排涝安全和水生态安全;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及周边安全防护距离须符合相关规范及标准要求。
集中建设区内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防涝标准达到30年一遇;集中建设区外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防涝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集中建设区及外部各村庄统一建设雨水排水管网,雨水通过管网汇入到周边沟渠。
重点围绕永定河沿线及镇域南部区域森林进行生态建设、游憩体系建设;推进京开高速、106国道、芦求路两侧林带建设;加快建设西麻运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农业休闲公园。
近期开展重点生态廊道绿化工程和沟渠建设工程,包括野生动物园周边慢行绿道、永定河景观提升、双东渠建设工程等;远期开展重要生态节点提质改造工程,包括野生动物园优化升级、永兴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等。
5
三生空间布局与主导功能分区
a.三生空间布局
至2035年,规划镇域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三区比例为 27:13:60。
1.集中建设区主要包括临空区、机场组团、镇中南组团及镇南组团,规划面积约3615.62公顷。
2.生态控制区主要位于北部及南部农田区域,包含田地、林地、河湖水域等,应严格管控,规划面积约7992.21公顷。
3.限制建设区主要位于镇域南部及北部,以村庄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和有条件建设区为主,整体应控制发展,规划面积约1813.60公顷。
b. 统筹安排集中建设区内外城乡建设用地
全镇共划定城乡建设空间约26.80平方公里,其中集中建设区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21.34平方公里,集中建设区外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5.46平方公里;预留建设用地指标约0.06平方公里,增强规划实施调控的弹性,结合农村地区农业设施、乡村设施等建设逐步落实;划定有条件建设区1.78平方公里,在不突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用于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优化或机动指标落地,为促进镇域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预留空间。
c.保障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全镇共划定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约25.18平方公里,包括特殊用地约0.29平方公里,对外交通用地约8.2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约14.23平方公里,水工建筑用地约2.28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约0.10平方公里。
d.优化非建设用地规划分区
全镇共划定非建设空间约80.4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保护区约10.62平方公里(不含水工建筑用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约33.32平方公里,林草保护区约29.50平方公里,生态混合区约7.01平方公里。
6
整体空间结构
一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依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结合永定河沿线村庄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带,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两轴:临空服务发展轴、城乡融合发展轴
临空服务发展轴:依托永兴河北路,连通临空区榆垡片区和礼贤片区,形成临空服务集聚发展纽带。
城乡融合发展轴:以京九铁路为依托,串联临空区与南部村庄区域,形成城乡融合发展展示轴线。
五片区:临空区、科技农业片区、森林游憩片区、农业博览片区、机场片区
临空区为临空综合服务集中承载区。落实临空区总体规划和控规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布局,以临空区为核心发展动力,形成全镇核心职能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域,辐射带动全镇城乡融合发展。
科技农业片区包括永定河以东、临空区以北区域。利用北部农田规模优势,结合农业观光园集中的现状资源,强化农业科技融合,将榆垡镇北部地区打造为科技农业示范区。
森林游憩片区包括临空区以南、机场以西、永定河以北区域。结合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野生动物园的生态景观优势,发展观光游憩等休闲产业,带动村庄发展。
农业博览片区为大兴机场周边区域。依托万亩农田核心资源及紧临大兴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以现代农业博览园为主题,以田园观光、文化体验、展览展示、科普研学为主要功能,重点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
机场片区以航空运输、交通枢纽和航空服务等为核心功能。
7
深化集中建设区用地布局
——集中建设区以临空区和机场组团为主,同步结合镇域产业发展,临空区外镇管辖区新增镇中南组团、镇南组团等2处集中建设区。
1.临空区
临空区北至榆垡镇行政边界、南至榆永路、东至兴务街、西至永兴河北路,总用地规模约1974.65公顷。落实临空区控规要求,临空区榆垡片区为服务保障区,北部区域为机场生活区,西部区域为宜居社区,中部区域为回迁安置社区,东部区域为综合配套服务及科技创新片区,南部区域为休闲娱乐、健康医疗及综合配套片区。
2.机场组团
机场组团位于镇域东南部,紧邻礼贤镇,总用地规模约1400.13公顷,均为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3.镇中南组团
位于临空区以南、国道106以东、野生动物园以北,总用地规模约140.27公顷。结合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国际消费枢纽项目及野生动物园配套设施建设,布局交通服务、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功能,延伸临空区产业链条,促进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4.镇南组团
位于临空区以南、国道106以西,总用地规模约100.57公顷,协同临空区建设,布局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功能。
面向未来发展机遇衔接临空区战略留白用地
落实分区规划,衔接已批临空区控规,本次规划落实分区规划战略留白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位于临空区北部区域;按照市级战略留白用地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管控,战略留白用地优化需按市级相关要求开展。
8
产业规划
整体构筑“2+3”特色产业体系
落实临空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功能定位,主动承接大兴国际机场带来的外溢资源,发展健康医疗、人才配套、商务配套、运动休闲等延伸产业链条;立足榆垡镇生态优势,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落位,布局临空服务功能,吸引企业和创新人才聚集,构建以“临空服务、生活服务”为主导,“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康养度假”为特色的“2+3”产业体系。
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依托临空区,拓展都市农业,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数字农业与技术农业等现代农业服务业态,创新现代农业综合服务模式,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项目;积极对接作物知名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企业等,为其提供试验测验、成果展示等场景。
建立美丽乡村云服务,着力发展农业大数据以及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等业态,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吸引一批功能性食品、食品技术研发等领域企业聚集。
利用优势资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依托榆垡镇农田聚集的规模优势,在生态安全格局和空间发展结构框架下,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功能、果蔬生产保护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区域。
充分利用镇域北部及大兴机场西部和北部集中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粮食生产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利用大田试验新技术,结合乡村振兴博览园项目,推动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农作物高效种植。
依托永定河以北、临空区以南、京九铁路以东区域的园地和农用地资源,规划布局果蔬生产区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效智慧农业,发展壮大果蔬园区,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依托永久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资源,布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培育适合榆垡镇种植的菌菇类、蔬菜类和粮食类特色农产品,通过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认证管理工作,形成京津冀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依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资源引导生态休闲产业聚集
结合沿河村庄现有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禀赋,把握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资源,推动榆垡镇生态休闲产业发展,营造水清岸绿、景美宜人的滨河环境,将高品质生态休闲产业打造成为榆垡镇的特色产业。
发挥多元文化优势,注重文化与生态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永定河文化带为核心引领,整合治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深挖文化内涵,构建不同资源及文化特色的功能节点。
以大兴野生动物园为基础着力培育康养度假产业
借助临空区生命健康功能发展,以大兴野生动物园为康养度假产业发展引擎,在提升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上,有效延长游程时间,延展文化产业链,复合旅游、休闲、商业、娱乐、服务等多种业态,带动消费升级。
以“全民康养”时代需求为契机,结合榆垡镇南部的森林资源与永定河的生态优势,挖掘生态新价值,发展康养相关产业。与大兴野生动物园相互补充,有机融合,将榆垡镇南部地区打造成为服务都市人群的康养度假基地。
科学构建全域产业空间格局
以临空区为核心,形成以航空科教、特色金融、科技创新等为主的临空服务产业和以健康医疗、商业服务等为主的生活服务产业两大产业体系。
依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展现“田林相间,滨河漫步”的生态景观风貌,激活轴线穿过的村庄,以线带点;重点发展文化体验、特色民宿、滨水休闲等业态,打造为服务科技人才的休闲观光新高地。
充分发挥北部农田优势,强化科技融合,依托农业科技区,形成“技术+、生物+、数字+”三大板块。“技术+”以展示农业科技为主,形成吸引游客的新亮点;“生物+”以生物育种为核心功能,成为高科技农业技术研发试验区;“数字+”以大数据促进农业发展,打造数字农业体验基地。
围绕大兴野生动物园,结合林地资源条件,依托森林游憩区,发展康养度假相关产业。结合野生动物园,发展观光游憩业态;北部结合耕地资源,发展田园休闲产业;南部结合林地优势,发展森林疗养产业。
结合机场周边大地景观建设及万亩农田优势,依托农业博览园,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设施农业、展览展示、田园观光等多种功能。片区北部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片区中部重点发展展览展示;片区南部重点发展田园观光。
结合各片区主导产业功能,形成科技展示、生物育种、农业大数据、森林运动、餐饮住宿、森林养生、设施农业、田园观光、文化休闲等多个产业节点。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村庄协同发展
坚持区域协同的规划理念,加强村庄间生态治理、空间管控等交流合作,促进村庄产业、服务功能耦合,形成错位、协同发展。
1.科技农业协同:以镇域北部村庄为主,重点发展育种芯片、细胞工程、种子培育、植物工厂、农业机器人、农用植保无人机、农业AI识别技术、农业物联网、农田认领、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等产业项目。
2.森林游憩产业协同:以镇域中部和南部村庄为主,重点发展特色餐饮、游客接待、户外运动场、森林呼吸浴场、森林休憩站、森林膳食节、森活节等产业项目。
3.永定河生态文化协同:以永定河沿线村庄为主,发展梨花采摘节、运动森林公园、永定河森林公园、特色民宿、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红色培训、遗址展示、治水课堂等产业项目。
合理布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作为非建设用地的配套设施用地,支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结合镇域优质农业、自然生态资源,划定4处有条件建设区,未来可结合全镇产业发展以及农村地区农业设施、乡村设施需求,逐步落实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
9
乡镇统筹
优化镇村布局,建设“临空区—中心村—美丽乡村”的新型镇村体系。规划中心村2个,分别为履磕村和南张华村,其他村庄均为美丽乡村。
确定榆垡镇34个行政村具体类型,建立由城镇集建型、特色提升型、整治完善型三种类型构成的村庄发展体系,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引导。
1.城镇集建型村庄
在规划实施前,村庄以现状建设范围为约束,严格控制村庄建设活动,合理安排村庄各项保障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质量,进行必要的风貌整治,保证村民正常生产、生活。
2.特色提升型村庄
特色提升型村庄应以“严格保护、永续利用”为原则,加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保护和传承,强化村庄整体风貌管控,引导村庄有序发展。重点结合村庄的历史、文化、产业等特色要素,提升村庄产业发展活力,集约节约用地,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3.整治完善型村庄
整治完善型村庄应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目标,坚持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控制村庄建设用地无序扩张,鼓励不超过现状建筑规模前提下对宅基地进行渐进式微循环的改造更新。
推进镇域农林用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工作。在保持所有权性质不变、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推动农林用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农户自主盘活、村集体统一改造、村联营公司改造经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发挥用地价值,推进宅基地采多元化更新改造,促进村民经济增收。
镇政府主导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成立投资运营公司,广泛尊重民意,统筹社保、土地流转和农林生产、集建地开发等活动,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相关村民就业和社会福利;在政府指导下适度参与市场化投资与运营,进一步创造股份分红机会,大力壮大集体经济。
10
历史文化保护及景观风貌分区
着力提升文旅品质,建设文化展示馆、体验区、主题广场、特色雕塑、名人文化墙等设施。保护历史遗存,局部形成片区特色风貌节点。以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化线路为载体,建设具有地域风情的历史文化带。
榆垡镇共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无碍禅师塔;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恭勤夫人谢氏墓、求贤坝;4处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为留士庄清真寺、香营张氏墓、西胡林天主堂、华黎烈士墓。
加强对榆垡镇现存地下文物的保护,做好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文物的,应当立即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开展相关保护工作。
营造多样化的特色文化体验路径
1.水文化体验路径。沿左堤路组织水文化体验路径,结合沿线公园节点及西麻各庄险工、西麻各庄决口警示碑、訚家铺险工、求贤坝遗址、十里铺古渡口遗址及辛安庄渡口计事碑等历史遗迹,重现历史水系格局,展现运河文化风韵。
2.民俗文化体验路径。依托芦求路,组织民俗文化体验路径,寻味传统高跷会、武吵子民间艺术,熙攘纱灯会,聆听评剧,感受多彩民俗文化。
3.名人故里体验路径。以凌云路为基础,通过整体主题打造、综合环境整治、名人事迹宣传等方式,形成集中展现名人故里的体验路径。
4.历史文化体验路径。统筹北部村庄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历史文化体验路径。
11
构建极具特色的景观风貌
1.双轴:永兴河北路景观轴线和国道106景观轴线。
2.三廊:沿经开高速形成的五彩缤纷景观视廊、沿京九铁路形成的葱茏叠翠景观视廊和沿大兴机场飞机降落航线形成的有凤来仪景观视廊。
五彩缤纷景观视廊:规划沿京开高速塑造五彩缤纷景观视廊,串联永定河沿线、临空区与北部田园乡居片区,结合廊道两侧多样多彩的植物种植和农田肌理,展现重要生态景观节点、宜居宜业都市风貌和现代科技农业。
葱茏叠翠景观视廊:规划沿京九铁路形成葱茏叠翠景观视廊,依托两侧林地资源优势和保留村庄风貌提升,展现榆垡镇生态为本的最美森林景观。
有凤来仪景观视廊:规划飞机起降方向形成以“有凤来仪”为主的大地景观视觉廊道,依托大地景观,通过城市设计引导农林资源布局、植物配植和建筑风貌,展现大国首都国门景观特色。
3.六片:
永定河生态文化风貌区:位于镇域西部、永定河沿沿线区域。结合永定河周边现状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生态度假、文化休闲、湿地游憩”三大主题风貌,打造林田交融、多元共生的永定河生态廊道,形成田居融合、休闲乐活的高端生态乡居度假区,主题鲜明的特色文旅休闲区,大开大合、疏密有致的景观门户区。
田园乡居风貌区:位于镇域北部,整体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保留北京本土村庄风格和院落布局形式,新建建筑应采用相近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充分利用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沟渠交织、水塘点缀的优势,将农业科技与生物育种、农田种植、农田休闲、农庄体验相融合,塑造炊烟袅袅、稻花飘香、阡陌纵横的生态田园风貌区。
宜居新城风貌区:位于镇域中部,以现代风格为主,融入新中式设计,添加文化抽象符号,使之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围绕临空经济创新服务产业,打造人本高效、创新共享、绿色智慧的城市风貌区。
森林游憩风貌区:位于榆垡镇南部,适当布局色彩单元,丰富林相景观。以密林景观为主,增加树形优美、色彩丰富的林地斑块。整体建筑以现代中式风格为主,打造林苑新村风貌,将森林景观融入村落,体现林居结合的特色乡韵。
大地景观风貌区:位于机场周边。打造大地连途、平田万顷、长养万物的特色景观。
机场景观风貌区:落实相关规划要求,展现大国风范。
4.多点:包括临空区内的生态岛节点,永定河沿线的万亩梨园、西麻森林公园、香草园、湿地公园和农业休闲公园等节点。
12
综合交通规划
构建“一横两纵”的骨干高速路网
一横:建设完成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形成榆垡镇北侧与大兴机场的主要交通联系通道,强化榆垡镇与机场交通联系。
两纵:即京开高速和南北联络线高速,加强榆垡镇对中心城区、河北省、大兴机场等的对外交通联系。
规划京开高速与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大兴机场北线高速与芦求路交汇处分别设置1处互通式立交,京开高速与规划范围内其余道路交汇处均设置分离式立交,保留现状京开高速出入口。
城市公路
规划网状城镇支路有效补充集中建设区内主干路网,构建高效、便捷、可达、安全的道路交通网络,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城镇支路以慢行为主,提高道路绿地率,提升通行舒适度。
合理规划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网密度,重点加强镇域北部、南部村庄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可达性;到2035年,规划干线公路网密度达到1.4公里/平方公里,临空区外新增组团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
构建公交优先、绿色低碳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
大力推进快速公交,优化接驳换乘条件,公交线路布局与乡镇客流分布相适应,合理布局公交场站,在土地使用中优先保证公交设施建设用地,构筑“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
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相结合,侧重镇域内村庄与临空区、邻近乡镇的联系,提升线网密度和公交服务水平,实现镇域公交全覆盖、村村通,满足临空区内居民、各村村民的中距离出行需求。公交车辆新能源比例应达到100%。
推进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慢行和绿道系统建设
围绕以人为本和绿色出行,优化道路断面,设置慢行通道专用通道,将慢行交通融入城乡综合交通,创造舒适、安全的骑行环境,保障自行车路权。通过公共自行车及共享单车对轨道交通及常规公交进行网络延伸,满足各村村民短距离出行需求。到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应达到80%以上。
依托镇域内河流水系、干渠、历史文化线路、道路等主要线性空间,串联区域各类资源节点,形成“市级—区级—镇域级”三级绿道体系,绿道总长度达112公里。
鼓励停车、加油站交通设施与公交场站一体化建设
停车、加油站等交通设施尽量邻近城镇干道,必要时可合并设置,鼓励与公交场站一体化开发。临空区内均衡布局公共停车场地;临空区外镇管辖区规划2处公共停车场地,均为独立占地,各村庄鼓励林下停车、院内停车,不独立设置公共停车场。其中30%停车位需配置公共充电桩,用以满足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临空区内设置加油站,辐射全镇。
13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构建“区级(新城)—镇级(街道)—乡村级(新型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临空区内高质量布局区级、镇级及社区级服务设施,服务全镇,临空区外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
商业设施
建立以社区中心为基础、邻里街坊中心为补充的公共服务网络,其中:社区中心重点涵盖街道级、新型社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小型商业中心等配套建设,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通过各类设施用地的统筹配置提供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设置邻里街坊中心,重点涵盖新型社区级、项目级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便民商业设施配套建设,形成5~10分钟的便民生活圈。
教育设施
引导教育设施用地与文化、体育、绿地等设施用地相邻设置,优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提高学校建设品质和使用效率,促进共建共享;到2035年,基础教育设施千人用地指标不低于3984㎡。
临空区内高标准集中设置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幼儿园等,辐射全镇;临空区外镇管辖区保留村庄现状幼儿园3处和小学2处,鼓励在有条件建设区内,适度补充幼儿园和托育设施,促进设施均衡布局。
落实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和托育服务设施建设要求,规划鼓励在集中建设区内结合教育、商业、文化等设施,一并建设托育服务设施,不独立占地,并符合市级相关要求。
医疗设施
充分发挥临空区集聚优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链,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鼓励和引导国际医疗机构入驻,构建与临空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居民健康高品质需求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
临空区内规划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临空区外镇管辖区保留现状24个村卫生室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按照市级要求完善配置,以满足初级诊治、保健的需要。
养老设施
坚持“老、幼、儿”一体化原则,规划以养老服务设施为主线,兼顾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对于特殊康复服务设施需求,配置相应设施。到2035年,千人养老床位数达到9.5张,重点结合社区中心均衡布局,部分用地兼具养老、助残等功能。
临空区内规划机构养老设施、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临空区外镇管辖区规划24处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可结合村委会、村庄综合服务中心等设置,不独立占地,建设标准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合镇政府、街道等在临空区内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临空区外各保留村庄结合村委会建设非独立占地儿童之家。
公共体育设施
加强镇级、乡村级设施建设,重点结合社区中心均衡布局体育活动中心,适度提升绿色开放空间的体育健身服务功能,支持全民健身运动。鼓励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分时对外开放,打造社区“一刻钟健身圈”。至2035年,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不低于0.9平方米。
临空区内规划区级(新城)体育设施、镇级(街道)体育设施、新型社区级体育设施;临空区外镇管辖区规划24处乡村级体育设施,设健身器材、篮球场等设施。
公共文化设施
加强镇级(街道)、乡村级(新型社区)设施建设,重点结合社区中心复合布局文化服务中心。至2035年,榆垡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应不小于0.45 平方米。
临空区内规划区级(新城)文化设施、镇级(街道)文化设施、新型社区级文化设施;临空区外镇管辖区规划24处乡村级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小型图书室、文化宣传与教育室、棋牌活动室等,可结合村委会设置,不独立占地。公共文化设施功能配置及建筑面积应符合市级相关要求,鼓励文化设施采取“2+X”模式,完善配套功能,保障户外活动场地不低于建筑面积的 1/3。
防灾避灾设施
合理安排消防设施,实现5分钟出勤全覆盖。临空区内均衡布局一级普通消防站;临空区外设置小型消防站2处,各保留村庄按照村庄规划要求配置基础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邻近村庄共用消防车辆。
消防给水工程规划。各组团建设市政与消防合用的给水系统,采用多水源供水方式,鼓励就近利用河流、湖泊等水体,保障充足的消防用水;各保留村庄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统一供水。供水管道采用“环网+支状”方式建设,市政消火栓沿道路两旁设置,靠近交叉路口。
临空区内规划中心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等,临空区外规划固定避难场所3处,人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4平方米左右,应急避难场所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连通的疏散道路,并选择地势略高且较为平坦之处,远离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垮塌范围。
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以及建筑周边开阔地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用地。以国道106、榆垡路、榆平路、永兴河北路、通河北街、凌云路等主干道路网为主通道,构建疏散救援通道系统,配建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等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
来源:北京规划建设前沿、北京市规自委
编辑整理:土著哥
本篇内容所有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
请第一时间留言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